我的老同學從日本回來,我們相聚甚歡。今天我們在咖啡廳,討論起日本的養老模式。我說:“我打算把社區周邊的老人管起來,以我們診所為服務主體,以醫養結合的模式,開展康復治療、上門護理等服務。想請教你,日本的養老是怎么做的?”。他說:“日本的養老產業是比較成熟的,他們在老人護理評估、康復治療、介護等方面都有很精細化的管理,有單獨的專業培訓和團隊在執行。但日本的養老和醫療分開,他們不認為醫養結合是可行的”。我說:“在中國,養老和康復產業都是剛剛起步,沒有那么成熟,分工不可能馬上可以做得那么精細化。而且,現在有先進的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設備、機器人的加持,完全可以獲得醫養結合的能力”。回到我的診所,我跟行心團隊遠程會議溝通這個話題,尋找解決方案,他們給我的解決方案是“打通病人信息和老人、家屬信息的關聯,開通健康管理、遠程醫療、康復、上門護理等模塊,對接居家智能化設備”。

有了這個軟件的支持,我開始成立居家服務中心,組建居家服務的團隊,招募健康管理師,與周邊家政公司合作,培訓他們的上門護理能力。經過一番折騰,我們逐漸熟練掌握了一套“互聯網+康復+介護智能養老”的模式。首先,我們聯合社區居委會給長者和家屬做公益培訓,推薦他們購買家庭醫生服務。然后我們登記這些長者的健康檔案,包括基本信息、家屬信息、居住環境、生活習慣、服務等級,并給他們建立充值余額、贈送積分,給他們分配指定醫生、健康管家、護理員。并給他們租用佩戴可穿戴智能設備,如果他們不喜歡佩戴則可以選取稍貴一點的“居家小機器人”,并把機器ID綁定到病人信息。然后,我們的健康管理師遵照已經標準化的評估流程,開始給長者進行體檢,填寫問卷和量表,進行全面的評估。行心健康管理系統自動出具健康管理報告。對于特殊情況,我們請求遠程專家通過行心云查看病人信息并制定治療方案或康復計劃。接著,我們按照康復計劃和干預方案,對居家老人進行長期的護理。老人家可以打電話到我們居家服務中心,我們接到電話后系統顯示其會員信息、病歷、體檢評估報告、護理計劃等,減少溝通,加快服務效率。如果一般的家政類服務,服務中心人員可以從系統操作直接下單給家政公司、藥店或周邊其他服務機構;如果是情況緊急,服務中心人員可以使用信息系統馬上撥號醫生或家屬;如果需要上門服務,則服務中心人員可以在系統里錄入派工單,系統根據排班計劃從企業微信中推送工單到護理員的手機上,護理員在“我的待辦”列表確認,進入派工單的詳情信息頁面,點擊開始上門,完成工單后確認執行。在服務過程中,如果需要遠程咨詢,則可以打開群聊IM,與醫生、健康管家進行即時的文字溝通,或語音、視頻通訊。如果需要,健康管家、護理員可以協助老人進行預約掛號、上門醫護預約、其他服務套餐的預約。

為了監督服務質量,我們服務中心開展隨訪管理,按照系統預設的規則自動產生隨訪計劃。服務中心人員在病人診治后保持聯系,進行滿意度調查,詢問康復進度或要求病人定期來醫院復查,對病人的疾病療效、發展狀況繼續進行追蹤。隨訪管理可分為隨訪計劃和已隨訪模塊,督促服務人員必須全部完成,不能遺漏。為了減輕服務人員的負擔,我們購買了AI語音回訪系統,對于平常的電話回訪,我們交給回訪機器人即可。值得一提的是,5G智能化派上了用場,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首先,智能化手機和基于微信的應用方便了醫生、健康管家、護理員的工作,移動化辦公,隨時隨地溝通,以及查看、錄入信息。其次,居家設備如老人穿戴手環、智能床墊、監控設備,可以智能化地采集老人的生命體征數據、定位,如果發生危險情況,老人可以一鍵緊急呼叫。系統自動檢測血壓計、血糖、血氧、體溫、肺功能異常也會自動發出信號給服務中心,我們值班人員收到后及時響應處理?!熬蛹倚C器人”則更加好玩,除了可以測量健康數據,還可以跟老人陪聊,播放電影或健康視頻,老人家提供觸摸屏幕或按電視遙控與機器互動操作。遠程專家也可以跟老人進行在線問診服務或健康教育,高端一點的機器人甚至還可以給老人做康復訓練。這種設備適合家庭所有成員,支持各種醫養結合的場景,例如支持出院后居家康復遠程和現場服務、國際遠程會診、醫療旅游/醫美咨詢、無障礙出行等場景,也可以遠程視頻咨詢其他相關專業服務,例如適老化設計/裝修、養老咨詢等。同時可以登錄健康商城,分類瀏覽健康管理類、老年類、專項特殊用途類的食品的展銷,以及養老地產、旅居項目的展示,看產品介紹,在線選購和結算,系統根據老人健康問題自動推薦產品,快遞到家。系統還支持抗衰老服務、介護預防、康復服務、熟齡專項服務等項目的預約,可預約社區活動、會員服務項目、專家掛號。利用物聯網技術和語音控制,
將智能家電互聯互通,創造一個優質、高效、舒適、安全、便利、節能、健康、環保的居住生活環境空間。以上這些在線的互聯網服務和物聯網技術方便了整個家庭。

開展這項上門醫護的業務以后,我們機構可以申請與保險公司系統對接長期護理險業務。系統自動上傳長期護理險需要的健康檔案、電子病歷、評估報告、護理記錄、費用明細等信息,醫保系統返回結算信息。系統內嵌質控規則,對護理過程中的數據進行監控,超出長期護理險范圍的項目和異常數據,系統會給予提供或阻止提交。對長期護理險的費用、項目、工作量、產出、服務質量、耗時等指標進行統計分析,以圖表輸出到報表、大屏顯示,或推送到我的手機上。有了這個系統以后,我則輕松地在家里可以隨時看到服務中心的數據統計,例如客戶列表、業務趨勢圖、客戶分布圖、區域人數占比、區域分類統計報表;又例如工單統計:診所工單統計、上門醫護工單統計、在線商城工單統計、工單類別占比、服務項目完成統計,以及服務中心統計:分日呼叫量統計、分座席話務統計等等,方便我監督管理。最后我總結,醫養結合最大的特點是把診療的過程延伸到預防與康復的業務,把病人信息從院中延伸到院前、院后。系統把病人的整個預防、診療、康復的信息進行延伸,把醫院業務能力進行擴展。雖然醫養結合做起來不容易,但很有必要,因為病人需要,老人需要,家屬需要,人民群眾需要!所以,不管有多困難,我們依然要發展醫養結合事業。如果我們不改變世界,世界也會改變我們。所以,主動學習,擁抱變化,積極改變。中國夢,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