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決定給自己放假幾天,找一個安靜一點的地方“修心養性”,總結過去,梳理現在,規劃未來。我找了省內一個偏僻山區的民宿(最近我關注旅居養老,我覺得民宿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所以收藏了很多不同風格的民宿資料)。我帶上足夠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單獨開車過去。在那里,我每天收菜摘果,自己做飯,看書,靜坐,盡量不碰手機和電腦,不吃肉。在安靜的環境下面對自己,審視自己,與自己對話,感受大自然的恩賜,對接圣賢智者的思想,接收宇宙的智慧和能量,打開自己的智慧之門。這個旅程的收獲很大,我除了身體經過排毒消脂,身心輕松之外,還領悟到一些道理。首先感恩上天給我們這個身體,給我們食物。使我更加理解生老病死的規律,明白時間會偷著我們的一切。其實我們每天都在經歷死亡,每天醒來就是新的開始,新的科技。最大的收獲就是沒有互聯網在身邊的時候,我理解了互聯網是不能缺少的,我相信這個工具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禮物,讓我們人類與世界萬物對接的紐帶,讓數據演繹上帝的語言,讓我們更加靠近上帝。我們會發現自己真的很渺小,最后我們身體化作泥土,思想變成數字,意識回歸某處。所以我們真的需要理解互聯網,然后跟上這個不可逆轉的潮流。
回來以后,我下決心要把互聯網醫院和居家養老做好。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利用互聯網工具來對接病人、老人、家屬,主要工具是手機、居家智能設備。我把他們的需求梳理好,從在線問診開始,方便群眾在家里即可問詢,還支持視頻通話。然后在延續到預約、導航、支付、查報告、快遞到家、下載病歷或醫囑等剛需環節,讓客戶獲取服務更加便利,讓我們的服務流程更加快捷。然后我把我們的服務延伸到客戶終端,我們給上門服務的醫生和護理人員的安裝“行心移動醫護工作站”,他們可以在平板電腦或手機上查看病人醫囑、病歷,床旁采集體檢數據,協助長者預約或購買服務,做滿意度調查。以前我們是電話回訪的,現在大部分交給互聯網平臺來進行機器人批量回訪,非常規的溝通再轉人工臺。為了讓病人可以得到遠程專家的會診服務,我們還開通了遠程會診的系統。我們病人可以預約專家,跟我們合作的大醫院專家注冊和下載APP以后,就可以通過系統看到病人的病歷和檢查報告,與病人面對面視頻溝通,并開具醫囑。遠程專家還可以審核我們開出的處方。如果需要轉診,我們“一鍵轉診”即可把病人信息轉到平臺,大醫院可以調出該病人的轉診信息。在大醫院手術后回來康復的過程,也是需要軟件的支持,我們有移動查房的平板電腦,在床旁收集生命體征參數,錄入病歷。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購買隨身佩戴的監護儀,實行24小時的多參數監控。主診醫生通過系統就可以查看遠程其術后康復的情況,有異常情況也可以即時警報和處理。通過這些小程序,我們通過互聯網,我們把服務線上線下結合,提供閉環的服務,實現病人在線、老人在線、家屬在線、醫護在線、專家在線、員工在線、服務在線、管理在線、供應商在線、老板在線——互聯網醫院。

團隊管理上,我們在辦公區域劃分10㎡左右空間作為互聯網醫院遠程接診點,開設“在線便民門診”。該團隊負責:其一,2×8小時周末線下服務,開展周末便民門診,面向慢病患者提供便捷復診取藥、快速常規體檢等服務;患者需捆綁診療卡及賬號,后
續可直接在線復診取藥;通過線下門診點,宣傳線上服務,培養患者使用習慣。其二,7×24小時線上服務,對接在線問診、電子處方及遠程配藥、用藥指導等醫療資源,實現對患者的線上服務。電子處方實現醫保結算,藥品可采用指定藥房提供和遠程配送兩種服務,與外部藥房采用藥品分成模式。以慢病藥品服務為中心,將術后康復、慢病治療等服務延至線上,醫生開電子處方后,患者通過手機在線支付,該處方可以流轉至認證藥點,實現遠程藥品配送,足不出戶即可享受購藥服務。通過以上的舉措,我們建立線上線下雙品牌,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提升診療服務能力,提供便捷的患者服務 ,優化患者就醫流程,提升用戶黏性。利用專家碎片時間向患者提供在線診療,診療費用醫院與醫生兩方分成,提高醫生影響力/收入。
當然,互聯網醫院也是有坑的。首先,就是投入,硬件投入是必須的,包括方便工作人員的大屏幕、視頻音頻設備、云服務器,以及互聯網安全等級保護的設備。值得注意的是,在做好安全防護的前提下,最好全部數據都云端,數據庫在云服務器,便于各種終端的讀取,節省維護的成本。除此之外,第三方平臺的接口開發成本也是需要的,但行心公司在二次開發這方面的性價比比較高,而且他們是基于云端來開發和交付的,成本可控。其次是推廣方面,客戶也是要教育的,我們要培養他們的使用習慣,所以我們工作人員的引導也是很重要的,他們要說服客戶購買居家智能設備,培訓客戶和家屬使用APP小程序,還有引導客戶盡量在線上完成業務往來,減少奔波接觸,迫不得已才線下見面。為此,我們還制定了獎勵措施,對于線上業務有工作量考核,而且提成更加多,很少或從來不使用線上服務工具的會受到處罰。逐漸大家就形成了習慣。我經常開會的時候對大家講,互聯網要求人與人連接,5G要求萬物互聯,網絡會像水電一樣的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須,這個趨勢無可逆轉,時代倒逼我們必須學習,如果我們機構不盡快學習互聯網數字化的轉型,我們就會落伍。公司的本質是服務社會,是愛,有生命周期;事業的本質是修行,是永恒的,所以我們要堅持。不管你認為這個世界是美好或不美好的,也要為了美好的而付出努力。我們要從宇宙中看地球,從歷史長河來看今天的時間,拉長時間軸看未來,時間是物質世界最大的公平,覆蓋世間所有的不公平。